有句成语叫“破罐子破摔”,说的是罐子已经破了,又往破里摔。比喻人有了缺点、错误或受到挫折以后,任其自流,不加改正,或反而有意朝更坏的方向发展。这里所说的罐子是盛东西用或用以盛放或烹煮食物罐子。不过今天我跟大家讲的罐子是能治病的罐子。那么什么罐子能治病?请看下面的图:
大家看过了吧?知道叫什么罐吗?
第一种叫竹罐,竹罐的优点是取材容易、经济易制,轻巧价廉,不易
摔碎,适于煎煮。缺点是容易爆裂、漏气,吸附力不大。
第二种罐子叫陶罐,其优点是吸附力大,缺点是质地较重,易于摔碎、损坏。
第三种罐子叫玻璃罐,其优点是质地透明,使用时可以观察到所拔皮肤充血、淤血情况,便于掌握情况,其缺点是易于摔碎、损坏,临床上比较常用。
第四种罐子叫抽气罐,这类罐子综合了前面罐子的优点,使用方便,吸着力强,且较安全,不易破碎等特点,临床上比较常用。
我们认识了各种罐子,下面开始正式介绍拔罐疗法了:
所谓拔罐疗法又名“火罐疗法”“吸筒疗法”,古称“角法”。这是一种以各种罐子作为工具,借热力排去罐内空气使之产生负压,使之吸着于皮肤,造成局部皮肤充血、淤血,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。 拔罐疗法具有通经活络、行气活血、消肿止痛、祛风散寒等作用,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、腰背肩臂腿痛、关节痛、软组织闪挫扭伤及伤风感冒、头痛、咳嗽、哮喘、胃脘痛、呕吐、腹痛、泄泻、痛经、中风偏枯等。
拔罐疗法同样也有不能治的病,如高热抽搐、出血性疾病、皮肤过敏及疮疡、水肿和大血管处,在妇女月经期、孕妇腰骶部都不宜拔罐。患者有心脏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等病人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。#p#副标题#e#
由于拔罐的技术要求不太高,大家可以自己给自己治疗,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灌的吸附方法、闪火拔罐的具体操作过程及拔罐方法:
(一)灌的吸附方法
灌的吸附方法是指排空罐内的空气,使之产生负压而吸附在拔罐部位的方法,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:
1.火吸法
火吸法是利用火在罐内燃烧时产生的热力排出罐内空气,形成负压,使罐吸附在皮肤上的方法。主要有四种,包括闪火法、投火法、滴酒法、贴棉法。这里主要介绍一下闪火法,该法罐内无火,比较安全,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。用镊子夹酒精棉球一个,用火将酒精棉球点燃后,使火在罐内绕1-3圈后,将火退后,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,即可吸附在皮肤上,如图所示。注意不要将灌口烧热,以免烫伤皮肤。
2.抽气吸法
此法先将抽气罐的瓶底紧扣在穴位上,用注射器或抽气筒通过橡皮塞抽出罐内空气,使其产生负压,即能吸住。如图所示:
(二) 拔罐的操作过程(闪火法为例)
1.让病人舒适地躺好或坐好,露出要拔罐的部位。
2.点火入罐。点火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,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钳子,操作要迅速,将着火的钳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,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;火还在燃烧时就要将罐口捂紧在患处,不能等火熄,否则太松,不利于吸出湿气,要有罐口紧紧吸在身上的感觉才好。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。
3.拔罐成功后,可以留罐10~15分钟后起罐。取罐时不要强行硬拉,动作要领是一手将罐向一面倾斜,另一手按压皮肤,使空气经缝隙进入罐内,罐子自然就会与皮肤脱开。
4.一般隔日拔罐治疗一次,5次一疗程。
(三)拔罐方法
1.留罐法: 罐吸拔在应拔部位留置10-15分钟。
2.走罐法: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灌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,将罐拔住,医者用右手或双手握住罐子,向上下左右往返推动至皮肤潮红。
3.闪罐法:罐具吸拔于施治部位后,手握罐体快速外拔发出声响,以不留痕迹为,多次重复直至皮肤潮红、充血或淤血为度。如图所示:
4.刺血拔罐法:用消毒后的三棱针刺破穴位病灶部表皮,使之出血,然后立即拔罐。
5.留针拔罐。简称针罐,即在针刺时留针时,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,约5-10分钟,待皮肤红润、充血或淤血时,将罐起下,然后将针拔出。
到现在拔罐疗法就讲完了,大家累了吧,休息一下,马上回来。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第五节《能治病的双手—推拿按摩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