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特色疗法

脾虚不能随便补,对症健脾效果好!脾“最怕”的5件事,大家再也别做了

时间:2020-11-27 15:27来源:发布人:杨颖浏览:

   讲到“补脾”,很多人认为就像是给车加油一样,吃点补益的食材或药物就能好。

  但事实上,脾虚仅是一个笼统的概念,它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的类型和表现。

  众所周知,中医把脾称为“后天之本”,在人体脏腑中有着很高的地位。

  它凭借“脾气宜升、喜燥恶湿”,“脾主运化”,“脾主升清”,“脾主统血”这四个主要的生理特性及生理功能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。

  而一旦脾的生理功能被破坏,人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,我们就称之为“脾虚”。

  导致“脾虚”的原因有很多,表现也多种多样,比如:

  脾的运化失职:腹胀,胃口差,大便不成形或长期便秘;

  脾的升清失职:疲乏无力,少气懒言,面色萎黄;

  脾气下陷:腹部坠胀、久泻不止、脱肛、内脏下垂……

  脾不统血:便血、尿血、例假出血不止、或淋漓不尽。

  补脾,得辨证

  如果想要“补脾”,就搞清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。

  脾气虚

  病因:饮食不节,忧思劳累,久病重病,素体脾虚(天生体质脾虚)都可能导致脾气虚。

  表现:食后腹胀,食欲减退,大便溏稀,倦怠乏力,神疲懒言,面色萎黄,排便无力。

  舌脉:舌淡或伴齿痕、苔薄白,脉弱无力。

  脾气虚的危害

  脾气虚时,吃进去的食物就不能被充分的转化和吸收,易生湿邪。

  脾气虚严重会出现中气下陷,有头晕,内脏下垂等表现;

  脾气虚会影响其统血功能,使人容易出现皮下瘀斑、出血、便血、月经过多、崩漏、牙龈出血等。

  推荐饮食

  黄芪薏米粥

  【材料】

  取大米100克、黄芪30克、薏米30克。

  【做法】

  黄芪洗净切片,大米、薏米淘洗干净,一起放入锅内,加水适量,置武火上烧沸,再用文火煮40分钟即成。

  【作用】

  补元气、止泄泻,脾虚慢性肠炎患者食用尤佳。

  黄芪党参粥

  【材料】

  黄芪20克,党参20克,茯苓20克,生姜3片,大米50克。(2人份)

  【做法】

  将生姜切为薄片,与党参、黄芪、茯苓一起浸泡半小时,煎煮30分钟后取汁,大米淘洗干净,与药同煮成粥。

  【作用】

  健脾补气消脸黄。适用于脾胃气虚者,见脸色萎黄、精神疲倦,大便稀薄等。

  脾阳虚

  脾气虚进一步发展,会导致脾胃虚寒。在中医里,“阳”代表温暖,阳虚了,人就会感到寒冷。

  病因:过于贪凉,平时吃太多生冷或居所温度过低都会损伤脾脏阳气。

  表现:大便清稀甚至每日多次腹泻,腹痛腹胀、喜欢温暖、喜欢捂着肚子,遇寒腹痛加剧。平时畏寒肢冷,口淡乏味,面色虚浮而苍白,女性白带清稀量多。

  舌脉:舌淡胖伴齿痕,舌头伸出时还会有水滴出来的感觉,苔白滑,脉沉缓。

  推荐饮食

  温阳化湿汤

  【材料】

  砂仁20克、莲子肉20克、白扁豆20克、薏苡仁20克、瘦肉50克。

  【做法】

  四味药材加水煮大概半小时,然后加入猪肉一起再煮半个小时即可。

  【用法】

  作为正常饮食,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一周吃一次或多次都可以。

  【注意】

  上火、口舌生疮的人不能食用。怕冷的人可以用炒薏仁,怕热的人可以用生薏仁。此外,猪肉偏凉,怕冷的人可以鸡肉代替。

  脾阴虚

  在中医里,“阴”是和“阳”相对的,“阳虚”则寒,“阴虚”则热。

  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曾经总结道:“脾阴虚,手足烦热,口干不欲饮,烦满,不思食。”

  病因:饮食偏颇,嗜食辛辣厚味;慢性消耗,特别是长期的脾胃病等,都可损耗脾阴,造成脾阴不足病证。

  表现:饥不欲食,低热,四肢无力,肌肉萎缩,唇干不欲饮,手足烦热,面色㿠白但两颧潮红,大便偏干、排出无力,腹胀夜间加剧。

  舌脉:舌质嫩偏润、苔少,脉细弱偏数。

  推荐饮食

  沙参麦冬扁豆山药粥

  【材料】

  沙参10克,麦冬10克,炒扁豆15克,干山药20克,粳米50克。

  【做法】

  先将沙参、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,再将汁加粳米、扁豆、山药煮成粥食用。

  脾有“五怕”,别做它

  怕你不运动

  缺少运动几乎是现代人的普遍问题,但脾主四肢和肌肉,如果你的四肢和肌肉平时很少活动,脾胃又怎么可能强壮呢?

  怕你太压抑

  思虑伤脾,如果情绪压抑,经常波动过大,心事重重,思虑太多,这样很可能就会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。

  怕你饮食不节

  长期食用重油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都可以叫做饮食不节。

  油腻食物会增加脾胃的负担,辛辣的食物会耗气伤津,寒凉冰镇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,甜食太过则生痰湿。

  怕你饥饱失常

  饥一顿饱一顿的饮食习惯,中医称之为“饮食无度”。长期如此的话,就会损伤胃气,造成脾胃虚弱。

  怕你生活不规律

  像现在天气冷了,不注意保暖,寒气侵体容易伤脾;还有长期熬夜、失眠的人,脾胃无法得到充足的休养,也会出现脾虚的状况。

  版权声明

  本文选自养生中国,由云南中医编校推荐发表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