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集锦
您的位置: 主页 > 教学科研 > 论文集锦

张伯礼:中医丰碑,人民英雄

时间:2020-08-26 15:20来源:发布人:马越颖浏览:

   8月11日,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,授予张伯礼“人民英雄”国家荣誉称号

  此次获得国家荣誉勋章的四人中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作为唯一的中医人入选,这是党和国家对中医药抗疫贡献的高度肯定。

  面对荣誉的张伯礼,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“唯代中医人受誉”。这荣誉背后,是3000多年中医医学的积累,是历史上大大小小500余次抗击瘟疫的经验,是700多个中医药机构、4900余人的中医队伍在武汉一线的奋战。

  回望武汉抗疫的岁月,这位72岁的老将,成为武汉战场发挥中医药优势、团结中西医的中医丰碑,也是与武汉肝胆相照,深受百姓爱戴的人民英雄。

  冠魔休猖獗

  他指导中医药全程介入救治

  武汉,已经到了危难时刻,这是人类从未见过的新冠病毒,阴霾笼罩着整个华夏大地。

  有着抗击SARS经验的张伯礼,临危受命,闻令而动。1月27日,张伯礼跟随中央指导组奔赴武汉。飞机上他写下“晓飞江城疾,疫茫伴心悌”,面对一切茫然与未知,他心里却有一份底气,那是对中医药的自信。

  2003年,张伯礼曾用中医药驰骋SARS战场,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。可看到武汉的情景,连这位抗击SARS的老将都揪起了心。那时的武汉,一道发热门诊将世界分割,对比外面的阴冷、潮湿、冷清,发热门诊人满为患的场景让张伯礼意识到,如果不加以控制,感染人数会越来越多。

  当晚,张伯礼就第一时间对中央指导组提出,隔离胜防治,他提议将确诊、发热、疑似、留观四类人群进行分类管理、集中隔离。“严格隔离,只是成功了一半。不吃中药也不行。”张伯礼迅速提出“中药漫灌”,亲自拟定“宣肺败毒方”,让四类人都使用中医药。

  后期数据显示,2月初到2月中旬,从四类人当中确诊新冠患者的比例为80%,吃药10天左右,2月中旬降到了30%,2月底降到10%以下,张伯礼提出的集中隔离、中药漫灌法,有效阻止了疫情蔓延,这是张伯礼作为中医人在武汉打下的第一场硬仗。

  但是,这还远远不够。

  2月12日,年过七旬的张伯礼递交一纸请战书,他要亲自挂帅出征,带领中医人成建制进驻方舱医院,使用中医药治疗轻症、普通型患者,他势在必得,不破“楼兰”终不还。

  经中央指导组批准,张伯礼率400余名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,进驻江夏方舱医院。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实践,中医人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阵地,方舱医院从中药、针灸到太极拳一条龙服务,第一次实现了中医中药灌满仓。

  26天的运营中,江夏方舱医院共收治新冠肺炎轻症和普通型患者564人,作为总指挥的张伯礼交出了轻症病人零转重、痊愈病人零复阳、医护人员零感染“三个零”的亮眼成绩单。尤其是“零转重”的成绩,显示了中医药在早期阻断病情发展的优势。

  张伯礼没有停歇,他又陆续向中央指导组提出,将重症患者集中在定点医院,强调西医为主、中医配合、中西医结合方式;对隔离点的康复患者,采用中西医结合办法改善患者症状。张伯礼指导着中医药一步步深度介入新冠肺炎救治,逐渐形成了覆盖预防、治疗和康复全过程中医诊疗方案。

  “虽然西医没有特效药,但中医有有效方案”,张伯礼的话,掷地有声,面对肆虐的疫情,全过程介入新冠肺炎治疗的中医大军,正携手西医同盟,剑指“新冠”。

  抗疫战犹酣

  他让中西医大军和平会师

  抗疫战进入到最激烈、最焦灼的时刻,便是对重症患者的攻坚。

  中医药在前期对轻症、普通型患者的治疗中,已经显示出极强的阻断能力,防止轻症转重症。但是对于已经挣扎在生死一线的重症、危重症患者,张伯礼深深秉持“人民至上”的理念,他要一个不落争取把他们拉回生的安全线。

  他走进了西医人的主场地,提出中西医结合救治重症、危重症患者,中医药也能力挽狂澜。

  舆论沸腾了,中医药能治疗重症、危重症?每每面对这些质疑,他总是沉稳大气,一边从容不迫肯定西医在循环支持、生命支持等方面的优势,一边指出中医“辅助”有时也起关键作用。

  他挺身而出,为饱受多年争议的中药注射剂正名,他的一句“对重症患者善用中药注射剂可力挽狂澜”,一句“早用,大胆用”,澄清了外界对中药注射剂的误会。

  血必净、参麦/生脉、参附、痰热清、热毒宁等中药注射剂纷纷开始在临床大显身手,经西医专家临床观察证实,它们的确在重症、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,对改善血氧饱和度、抑制炎症风暴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。

  他又提出,加强重症患者的中西医全程联合巡诊和查房,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和西医药优势叠加的作用。在他的号召和身体力行下,武汉市金银潭医院、武汉市肺科医院、武汉协和医院逐渐开展重症病房中西医联合查房。后期研究显示,在一项75例的重症患者临床对照试验中,中西药并用组和单纯西药组相比,核酸转阴时间、住院时间平均缩短3天。

  作为一名中医专家,张伯礼在武汉战场始终强调,中西医优势互补,没有主次之分,两种医学发挥作用,是国人之福气。他时刻团结两军,要的是中西医同仇敌忾,最终会师在胜利的高山之巅。

  6月2日,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指出,中西医结合、中西药并用,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,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、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。

  张伯礼正是团结中西医的一座桥梁。

  花开迎凯旋

  他心里始终装着人民,爱着中医药

  其实,早在江夏方舱医院还没有闭舱时,张伯礼已经在思考出院患者的康复问题,面对部分患者出现的咳嗽、胸闷、复阳等症状,年事已高的他依然孜孜不倦向中医药寻找答案,在张伯礼看来,冷冰冰的治愈率没有意义,让患者重新回归生活才是他的心愿。

  他夜以继日,联合武汉一线专家,组织编写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南(第一版)》,有效指导了恢复期患者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。7月24日,当张伯礼回到他称为“第二故乡”的武汉,看到曾经的患者们如今都能正常地生活,他满意地笑了。

  他喜欢春意盎然、百姓无忧的武汉。

  曾有很多人问他:“您年事已高,是不是可以不必到前线来?”

  他总是这样说:“不!如果不严重,国家不会点我的名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我必须来,而且还要战斗好!”

  张伯礼说,党和国家这份信任是无价的,绝对不能推。17年前他在非典一线的承诺仿佛犹在耳畔,“国有危难时,医生即战士。宁负自己,不负人民!”17年后,再征沙场,已是岁月染白发的张伯礼,为了人民,为了中医药拼尽了全力。

  作为中医药现代化事业的带头人,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的张伯礼,这次用科技之光照亮抗疫的战场。

  张伯礼带着科研团队,以科技力量为指引,依靠大数据大规模开展中医证候学研究,快速进行药物筛选和新药研发,大大提升了临床辨证的精准度,为中医药临床辨证治疗指明了方向。他们还研制出国际上第一个针对新冠肺炎临床疗效评价的“金指标”,新冠肺炎临床试验核心指标集(COS-COVID)。繁重的工作之余,张伯礼向国际各组织机构、国家分享交流中医药抗疫经验,推动了中医药方案在国外临床的使用观察和疗效验证。

  以张伯礼带头的中医人走在了世界抗击疫情的第一方阵。

  但卓越工作成绩的背后,是他用宝贵健康做出的交换,张伯礼将“胆”留在了武汉,这样的牺牲,他无怨无悔。

  5月22日,当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张伯礼走进会场时,在场所有人为这位抗疫英雄鼓掌,他却说,“人民选我为代表,我当代表为人民”。恰如这次他获得人民英雄称号时的话,“代中医人受誉”。在时代的潮流中,不论名誉把他推往何处,无论他身居何位,他始终都能记得,他生命的底色,人格的铺陈,是人民群众,他代表的永远是人民,热爱的永远是中医药事业。

  通过新闻,我们总容易看到张伯礼的眼泪,大家会问,曾在武汉沙场铁骨铮铮老将为何总爱流泪,诗人艾青早有这样的回答,“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,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。”张伯礼也是,那是对武汉,对人民,对中医药深深的、无法割舍的爱。

  张伯礼,中医丰碑,人民英雄。

上一篇:暂无
下一篇:暂无